
早在 1883年首次报道一种发生于妊娠晚期而已在以后的妊娠中有复
发倾向的一种黄疸。直至 1954年及 1955年进行了组织病理学。牛物化学及症状学的研究并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后,有不少学者对ICP的流行病学及诊断学作了深入探讨,1976年 Reid明确提出对母体虽无严重危害,但对围产儿却有不良影响,近年来不少主任正致力于ICP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方面的研究。 关于ICP历史上曾用过不少名称,从对ICP的命名也反映了对它的认识过程。为开始是从同一个患者每次妊娠时发生黄疸而发现本病,命名为妊娠期复发性黄疸(recurrent jaundice of pregnancy),后来又因其仅发生于妊娠期,且仅表现为良性过程,而又称为特发性妊娠期黄疸,60年代以后,根据ICP的病理特征而改称为产科胆汁淤积症(obstetric,cholestasis)。1960年 首次提出用ICP命名,70年代以后,绝大多数学者在文献中普遍采用ICP为病名,以与其他胆汁淤积症相区别。 在我国,1964年胡宏远等首次报道一例妊娠期复发性黄疽症,以后又有陆续个案报道,致184年对孟庆地区及1985年戴钟某对上海地区的ICP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后,国内报告者日多。 ICP是一种重要的妊娠期并发症,它以妊娠期出现瘙痒和黄疸为特点,早产率和围产儿死亡率高,其发病与雌激素和遗传有密切关系。ICP的临床表现为妊娠中晚期出现瘙痒,或瘙痒与黄疸同时共存,分娩后迅速消失。ICP对妊娠预后的影响主要有:早产,胎儿窘迫,产后出血,产科并发症等。
